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5G技术与媒体转型

新闻战线2020-09-01打印

媒体将是5G建设过程中率先发力并带动新一代技术加快落地的重要领域。

媒体的视频化发展可以为5G新服务的普及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网络视频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就是在媒体传播领域。“内容视频化”已成为全球传媒产业的共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积极布局超高清视频直播业务和立体视频展示服务,这将成为未来媒体行业的基础业务。4G等现有网络无法有效满足媒体开展超高清、强互动的新视频服务需求,为5G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拉动力。

媒体的数据化发展趋势和5G的万物互联特性能形成很好的匹配

5G广连接的特性为媒体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奠定了基础,媒体借助5G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更高效的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也将首次进入物与物连接的领域。5G时代的媒体凭借高效的端到端数据化运营和智能化服务手段,可以大步向“万物皆媒”的目标迈进,同时为5G广连接特性的发挥提供重要应用场景。

越来越多支持5G技术的媒体产品和服务投入应用

在5G技术还处于实验和测试阶段时,媒体行业就已经开始对5G技术的应用进行尝试。在国外,《纽约时报》建立5G新闻实验室,对如何根据时空数据为用户提供交互性、沉浸性的3D新闻影像进行探索;BBC等新闻机构也进行了5G新闻直播等方面的尝试。在国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机构也成为5G试验和建设初期的积极参与者。

现阶段媒体行业对5G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利用大带宽传输的技术特性完善现有的业务和能力,集中在媒体融合和视频化这两个重点方向。平台的统筹优化、现有业务功能的改进、处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还没有更多体现5G网络低时延和大连接特性的新服务和新产品推出。5G技术在媒体领域应用更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创新。

5G技术带来的媒体发展新趋势

在用户“触网”时间由于人口红利释放殆尽已经基本见顶的情况下,能否在5G带来的“人—机—物”融合的新环境中争取更多用户关注,成为决定媒体未来转型成败的关键。

媒体全面融合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媒体机构已经开展的融合实践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的联动和组合传播,如国内广电部门积极构建的大屏和手机联动的视频播出体系,以内容和热点IP为核心,通过多渠道的同品质融合联动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初步形成全景化的传播形态;二是逐步改变传统的线性媒体生产模式,向以生产和管理平台为核心支撑的新思路转变,如很多媒体机构目前将融媒体云平台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通过平台实现传播效果导向、目标受众优先和资源全局化组织的目标;三是通过传输能力、数据运营能力和数字加工能力的增强,在平台支持下推动内容生产从计划导向、创作导向向受众需求转变。在上述各项工作中,5G技术的引入可为核心平台的构建和数据运营、数字处理、自动化、端到端同步等各项功能的增强提供高效能的新承载基础,为媒体机构形成全要素融合的强大供给能力提供新的保证。

媒体的精准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5G环境下,媒体的用户细分控制力和精准影响力将比现在大大增强。首先,媒体不仅可以与用户建立更高效的连接,还将实现“策、采、编、播、营”等全环节的高效打通,这可以对用户互动过程中的细分动作有非常精细的感知力,从而建立更强大的控制力和精准影响力,这是目前以用户行为数据和身份数据为依托的算法推荐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媒体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聚合和能力升级,实现比人反应更快的服务速度,能提供以人类自然习惯为核心的人机服务过程,重新构建人机有机融合的新模式。这将有助于媒体运营者用技术手段将主流价值观有效贯穿于媒体服务的各项要素中,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技术带来的偏差;最后,5G为打通“人—机—物”创造了条件,让“机器”在媒体运营中成为媒体人的能力放大器,帮助媒体人获取丰富海量的数据,解决原有的信息过滤与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辅助媒体人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生产加工更多正能量内容,为受众提供他们希望得到的信息推荐,最终用主流价值观实现对用户的细分服务和精准的价值影响。

媒体的智能化将成为新发展重心

5G时代,媒体将依托高速、低时延和万物互连的基础设施能力逐步建立全局性的智能。通过综合运用5G、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知识以支持媒体实现自动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的媒体平台可以建立对受众所处环境、行为轨迹、综合状态和偏好等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建立媒体内部连接和自动聚合外部相关资源的能力,以及灵活改变和配置媒体生产、传播全过程的能力。能力的增强可以在媒体的信息采集、制作、审核、分发、互动、效果检测、营销、监管等各环节中得到体现。随着自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媒体运营的全过程更加智能化,媒体平台可按照管理者预先设定的规则,自动调用内外各类资源和能力,自动或通过人机配合完成信息产生、处理、传递和呈现等各项任务,最终以智能播报、智能主持等手段,灵活适应不同细分用户群的需要,提供与受众需求相匹配的服务。

数据化运营成为媒体的基础能力

5G技术将助力媒体机构打造面向“万物互联空间”的数字化连接能力。通过建立“人—机—物”之间更全面的数字化连接,构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息连接的信息场,数据将成为信息场中最主要的流通资源。媒体不再是以直接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为主,而是成为收集多维度的信息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处理,进而支撑媒体新生态运行的引导者。数据资源不仅直接用于实现媒体自动化和高效运营,还可以转化为数据新闻报道、数据采访、数据论坛、数据发布等新的媒体业态。还可以建立起“数据+地理”“数据+行业”“数据+生活”“数据+社会”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给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为普通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生活和工作信息服务。更好地获取、使用、挖掘数据资源,将成为媒体机构的新竞争热点。

媒体内容的呈现从超高清向立体化转变

以短视频、网剧、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内容业态逐步在媒体服务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4K/8K等超高清技术,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将会对提升媒体视频服务的体验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媒体机构已经在大型赛事和活动中开展了越来越多的4K直播和转播服务,8K广播测试和卫星电视广播也已经启动。支持4K技术的视频终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超高清视频普及中存在的延迟、卡顿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为利用VR、AR技术进行沉浸式、场景化的媒体传播打开空间。

5G支持下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等技术对媒体领域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广泛和深刻的,媒体传播语态将更加多样化。5G技术不仅可以使社交实现全景互动,让实际生活空间与虚拟化的社交场景无缝连接,甚至可以创造出虚拟的社交场景,让用户可以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在随心创造的社会背景下,用与现实相似甚至超越现实的手段对话和互动。这可以为未来媒体服务渗透进生活的每个时段创造条件,用户将不会专门去观看媒体,因为媒体无时不在。

媒体运行将实现泛社会化参与

随着5G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的提升、新的内容展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媒体内容可以按照用户需求在设定的流程下灵活改变观看方式;可以用不同终端在内容的不同环节和场景之间进行自由切换;可以根据用户自身需要,对内容进行再创作、再加工,受众的参与度将比现在的新媒体大大增加。新媒体逐步发展起来一套平台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圈层”,让广大用户参与到媒体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而5G时代,人、机、物甚至虚拟化的数字实体都将共同参与这一过程,都可高效生产内容、加工内容和传播内容,都可在原内容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或者改进,媒体的泛社会化参与趋势会更进一步。

泛在化媒体形态将逐步成熟

5G时代的媒体将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和物联网等技术更广泛地与产业功能在数字化层面实现结合,“泛媒体化”趋势将日益明显。这首先表现在终端的功能叠加上,除了我们熟悉的大屏和手机,AR眼镜、智能投影仪、智能健康终端、智能交通终端等适合不同场景的终端也将同时在媒体领域和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成为消费市场和行业市场复用的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载体。智能化的媒体终端还会依托网络和生态进一步做功能延伸,如成为家庭信息的汇聚和展现平台、无处不在的商务信息平台、方便易得的政府信息平台、医用的公共社区信息平台,兼具媒体和生产服务的功能。终端随时随地采集各类“人—机—物”信息,机器自动化处理能力会渗透到媒体各个环节,信息传播的需求会变得无处不在,传播的业务形态也将日益多元化,并以可视化方式向用户呈现。所有数字化实体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信息源和受众,泛在媒体将深度连接整个实体世界。

媒体服务需要和网络实现紧密协同

5G网络在支持媒体创新发展时,需要提供与服务关联更紧密的网络支持能力,不仅包括大带宽传输、低时延连接和广泛覆盖,还包括端到端的智能化响应能力,否则很多媒体创新应用的性能就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比如,对超高清视频直播的内容进行现场智能剪辑和个性化推送时,需要保证用户收看内容时可以随机在不同视角和分辨率之间切换,还要保证不丢失任何可见的细节,甚至要保证采用VR多视角技术提供全景化的观看体验。而如果采用OTT的模式将现场不同角度拍摄到的不同属性的图像都上传到云端处理后再下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